近日,广州市海珠区卫生健康局与海珠区总工会公布“海珠好医生”名单,广州和平骨科医院创伤显微外一科主任王小立名列其中。
谈起为什么学医,王小立坦言,学医并非当年的第一志愿,他的第一志愿是参军保家卫国,愿望落空后,在家人的建议下才选择了学医。刚毕业时,他想从事整形外科,但兜兜转转,最终选择了手外科。
“当时急诊手术很多,手术时间又长,经常熬夜,真得好辛苦,唯一的慰藉便是看到一个个离断的手指被接活,病人对生活重燃希望。那种成就感,让我忘记了疲劳,并真正对手外科产生了兴趣,也支撑我走到了今天。”王小立说。
苦练显微镜下“绣花”绝技,改变无数人命运
断指、断掌、断肢、断脚……这些令普通人触目惊心的场景,在手足外科司空见惯。这些患者如果不能得到及时有效的治疗,就会留下终身残疾,影响一生。
为练就精湛的显微外科技术,王小立初入手外科时,白天辅助主刀医生手术,晚上就拿冰冻的鸡翅或活的小白鼠尾巴练习血管吻合技术,经常一练就到深夜。经过日复一日的刻苦训练,王小立熟练掌握了这项显微镜下“绣花”的绝技,并将其应用到疑难病例,改变了无数人的命运。
在近15年的职业生涯中,王小立做过数不清的手术,救治过众多的患者,然而令他印象最深刻的是一位3岁的小女孩。女孩跟着父母到他们打工的工厂玩,在大人不注意时,伸手到机器中,把右手除拇指外的四个手指压断,因孩子指体小、血管细且损伤严重,辗转东莞、广州多家医院都说难度太大接不了。
“到达我院时,孩子已受伤超过8小时,而断指再植的最佳时间在受伤后6小时内,每晚一分钟,都可能降低手术的成功率和断指的存活率,时间紧迫,我们立即开始急诊手术。”从午夜12点到凌晨5点,王小立团队通宵达旦,将小女孩的4个手指成功再植。“孩子的手指功能恢复得很好,能写字、画画,性格也很开朗,现在已上小学了。”王小立欣慰地说。
心怀患者,不断提升技术水平
为了让患者更好地回归正常生活,王小立非常注重外观与功能的完美结合,除了手足损伤,他还将显微外科技术熟练应用到四肢损伤和畸形及周围神经损伤的一些疑难病症中。近年来,他利用显微外科技术,将游离皮瓣利用显微削薄技术将皮瓣修薄修复创面,游离足趾再造手指或全形再造拇手指取得满意外观,救治了大量求医无果的患者。
为了让患者付出最小的成本,得到最好的治疗,他不断提高技术水平,对于手指毁损伤的患者开展急诊再造,并对下肢严重开放性骨折合并皮肤软组织缺损的患者采用“骨整形”技术一次性修复,避免了传统手术需择期对软组织缺损进行皮瓣修复、延期进行骨折内固定治疗周期长、易并发骨感染、骨坏死的风险。
这些手术方法虽然技术要求较高且工作量大,但临床疗效显著,可减少减少病人的住院周期,减轻患者的经济负担,术后可早期康复介入,能够尽早恢复患肢功能,得到了广大患者和家属的赞誉。
转变临床思维,走中西医结合之路
近年来,随着电脑、手机的普及,手部疾病的人逐年增多,王小立的重心由“由伤转病”,转向了日常腱鞘炎、手指滑膜炎、腕管综合征等手部慢病的诊治。随着对手部疾病的深入了解,王小立发现,对于此类慢性手病手术治疗存在一些不足,而中医针灸、针刀等微创化治疗更具优势。
“中医治疗相对简单,病人痛苦少、并发症少、恢复快、费用低,更容易被接受。”因此,王小立的临床思维方式开始转变,由原来的西医的临床思维转向中西医结合临床思维,并开始系统学习中医。他认为,随着人工智能的发展,手术机器人正渐渐走进医院,精准的机器人辅助手术会造福越来越多的患者,而中医博大精深,其独特优势也不容忽视,只有中西医结合才是医学未来发展的方向。
注重学术交流,热心公益事业
王小立不但临床业务能力突出,还非常注重学习和学术交流、推广,积极参加各种比赛,成果丰硕,不断促进显微外科事业的发展。
2019年,他荣获中华医学会第十四届全国手外科学术会议青年论文竞赛中南地区三等奖;2021年,获得广东省医学会第十五次手外科学学术会议青年医师创新思维病例大赛二等奖;2021年、2022年、2023年,连续三年参加中国超级显微血管吻合大赛获得前三名次。
王小立还非常重视年轻医生的培养,广州和平骨科医院是中国医师协会显微外科技能培训中心之一,作为中心的培训老师,王小立每年都会承担多项临床技术的理论和实践带教工作。无论是院内的带教还是外院的学员前来学习,他都会毫无保留地倾囊相授,深受学员们的爱戴与好评。
另外,王小立还非常热心社会公益事业,是广州市首批“红棉老兵”医疗志愿服务队队员,多次深入军营、企业和社区进行义诊、科普讲座、急救培训。他还积极参加无偿献血活动,自2011年以来,已累计献血14次,共献血4600毫升。
“患者至上,仁爱关怀”是广州和平骨科医院的宗旨,也是王小立一直以来的行医理念。他常说:“作为医生,让患者恢复健康是我最大的责任。”正是这种敢于担当的精神,让他赢得了业界的认可和患者的高度赞扬。
文章来源:39健康网(www.39.net)